抚远市举办2025年六五环境日“美丽中国我先行”宣传活动
抚远市举办2025年六五环境日“美丽中国我先行”宣传活动
抚远市举办2025年六五环境日“美丽中国我先行”宣传活动中新(xīn)网黑龙江新闻6月5日电(肖强)在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同江市,一座(yīzuò)毗邻国道331最美边防(biānfáng)路的村庄正焕发着勃勃生机。三村镇拉起河村以全国文明村创建为抓手,将党建红、生态绿、产业金三色交融,勾勒出(chū)“组织强、产业兴、乡风淳、生态美”的和美乡村(xiāngcūn)新画卷。这个曾以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脚泥”闻名的脱贫村,如今蜕变为全国文明村,书写(shūxiě)了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。
红色引擎:激活基层治理(zhìlǐ)“神经末梢”
拉起河村(hécūn)“两委”班子以“选优(xuǎnyōu)配强+能力提升”双轮驱动,通过定期开展(kāizhǎn)“田间课堂”“线上充电”等培训(péixùn),锻造出一支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的(de)基层铁军。在(zài)党员管理中推行“十星党员”评选,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和“党员责任区”,39名党员每人联系10余户农户,形成“支部吹哨、党员报到、群众参与”的治理闭环。村头的“四议两公开”公示栏前,村民们正围看(kàn)最新的财务报表,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全程监督,让权力运行如阳光般透明。
网格化治理成为基层善治的“金钥匙”。全村(quáncūn)划分为4个网格,建立“网格党支部+服务站+信息平台”三级体系,通过高清监控与网格员实时连线(liánxiàn),实现“小事网格办、大事全村议”。在中心街(jiē)的网格化服务站里,党支部书记马立成演示着(zhe)监控平台:“上周村民反映的排水沟堵塞问题,网格员15分钟就(jiù)到现场处理了。”
(拉起河村网格化(wǎnggéhuà)治理服务台)
金色(jīnsè)产业:铺就富民强村“康庄大道”
穿过整洁的中心街,一片错落有致的菜园映入眼帘(yìngrùyǎnlián),“阳光亲子私人定制小菜园”的标牌格外(géwài)醒目。这个由村投公司运营的特色项目(xiàngmù),通过“线上认养+线下托管”模式,年创产值5万元,带动30余户村民增收。在(zài)国道331旁,新建成的汽车营地成为网红打卡点:露营区帐篷林立,服务站内热水、厨具一应俱全(yīyīngjùquán),墙上(qiángshàng)挂满了(le)游客的感谢信和合影。“最多一天接待80多辆车,周边农户卖山货就赚了上千元。”村主任杜敬孝介绍道。
产业融合奏响增收交响曲(jiāoxiǎngqǔ)。村头的肉牛养殖繁育基地里,几十头西门塔尔牛膘肥体壮;粮食烘干塔项目年处理粮食万吨,让“田头粮”变身“放心(fàngxīn)粮”;光伏电站、国(guó)
投冷库等联建项目,使2023年村集体经济突破(tūpò)98万元。农旅融合(rónghé)更让村民端稳“生态碗”,全村12家农家乐推出赫哲族风味餐,游客(yóukè)可体验采摘、垂钓、宿营全链条服务,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。
(拉起(qǐ)河村私人定制小菜园大门)
绿色家园(jiāyuán):扮靓生态宜居“颜值气质”
漫步村内,14条水泥道路(dàolù)宽敞整洁,110盏路灯如繁星(fánxīng)点缀夜空。每周二的“全民清洁(qīngjié)日”,5名(míng)专职保洁员与村民组成的“红马甲”队伍,都会对巷道、沟渠进行拉网式清扫。在“美丽庭院”评选中(zhōng)脱颖而出的代树江家,院内瓜果飘香,窗台上的多肉植物生机盎然,墙上“孝老爱亲示范户”的奖牌熠熠生辉。
(村干部与保洁员共同清理村内卫生坏境(huàijìng))
“厕所(cèsuǒ)革命”改出生活新品质。全村93户完成无害化(wúhàihuà)卫生厕所改造,普及率达90%;污水管网与垃圾分拣中心的建成,让“污水靠蒸发(zhēngfā)、垃圾靠风刮”成为历史。村头的文化广场上(shàng),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(duànliàn),孩子们在孝老爱亲主题壁画前嬉戏,一幅“村在景中、人在画中”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。
文明新风:涵养乡村振兴“精神沃土(wòtǔ)”
在(zài)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道德讲堂”正在进行。村民们围坐在一起,聆听“孝老爱亲”典型代树江照顾父亲的故事。每月一次的“为(wèi)老”志愿(zhìyuàn)服务已成惯例(guànlì),志愿者们为70岁以上老人打扫卫生、送医送药(sòngyào),“孝善基金”的10%补贴机制,让孝道文化从理念变为行动。
(拉起河村开展(kāizhǎn)“孝老爱亲”道德评议会聆听代树江的故事)
文化浸润滋养文明(wénmíng)之花。农家书(shū)屋内,农业科技、文学名著等3000余册图书供村民借阅;健身广场上,广场舞大赛、趣味运动会等活动(huódòng)此起彼伏;年俗秧歌、乡村故事会等常态化民俗活动,让孩子们从小种下(zhòngxià)文化传承的种子。38户文明家庭、35名志愿者组成的“红纽带”队伍(duìwǔ),成为文明乡风的传播者与践行者。
从(cóng)泥泞村路到(dào)通衢大道,从泥草房到砖瓦房,从贫困村到文明村,拉起河村的蜕变背后(bèihòu),是党建引领的硬核支撑,是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,更是文明乡风的浸润滋养。如今,这座边境村庄正以全国文明村为新起点,在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征程中阔步前行,让(ràng)文明之花在黑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(完)
中新(xīn)网黑龙江新闻6月5日电(肖强)在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同江市,一座(yīzuò)毗邻国道331最美边防(biānfáng)路的村庄正焕发着勃勃生机。三村镇拉起河村以全国文明村创建为抓手,将党建红、生态绿、产业金三色交融,勾勒出(chū)“组织强、产业兴、乡风淳、生态美”的和美乡村(xiāngcūn)新画卷。这个曾以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脚泥”闻名的脱贫村,如今蜕变为全国文明村,书写(shūxiě)了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。
红色引擎:激活基层治理(zhìlǐ)“神经末梢”
拉起河村(hécūn)“两委”班子以“选优(xuǎnyōu)配强+能力提升”双轮驱动,通过定期开展(kāizhǎn)“田间课堂”“线上充电”等培训(péixùn),锻造出一支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的(de)基层铁军。在(zài)党员管理中推行“十星党员”评选,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和“党员责任区”,39名党员每人联系10余户农户,形成“支部吹哨、党员报到、群众参与”的治理闭环。村头的“四议两公开”公示栏前,村民们正围看(kàn)最新的财务报表,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全程监督,让权力运行如阳光般透明。
网格化治理成为基层善治的“金钥匙”。全村(quáncūn)划分为4个网格,建立“网格党支部+服务站+信息平台”三级体系,通过高清监控与网格员实时连线(liánxiàn),实现“小事网格办、大事全村议”。在中心街(jiē)的网格化服务站里,党支部书记马立成演示着(zhe)监控平台:“上周村民反映的排水沟堵塞问题,网格员15分钟就(jiù)到现场处理了。”
(拉起河村网格化(wǎnggéhuà)治理服务台)
金色(jīnsè)产业:铺就富民强村“康庄大道”
穿过整洁的中心街,一片错落有致的菜园映入眼帘(yìngrùyǎnlián),“阳光亲子私人定制小菜园”的标牌格外(géwài)醒目。这个由村投公司运营的特色项目(xiàngmù),通过“线上认养+线下托管”模式,年创产值5万元,带动30余户村民增收。在(zài)国道331旁,新建成的汽车营地成为网红打卡点:露营区帐篷林立,服务站内热水、厨具一应俱全(yīyīngjùquán),墙上(qiángshàng)挂满了(le)游客的感谢信和合影。“最多一天接待80多辆车,周边农户卖山货就赚了上千元。”村主任杜敬孝介绍道。
产业融合奏响增收交响曲(jiāoxiǎngqǔ)。村头的肉牛养殖繁育基地里,几十头西门塔尔牛膘肥体壮;粮食烘干塔项目年处理粮食万吨,让“田头粮”变身“放心(fàngxīn)粮”;光伏电站、国(guó)
投冷库等联建项目,使2023年村集体经济突破(tūpò)98万元。农旅融合(rónghé)更让村民端稳“生态碗”,全村12家农家乐推出赫哲族风味餐,游客(yóukè)可体验采摘、垂钓、宿营全链条服务,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。
(拉起(qǐ)河村私人定制小菜园大门)
绿色家园(jiāyuán):扮靓生态宜居“颜值气质”
漫步村内,14条水泥道路(dàolù)宽敞整洁,110盏路灯如繁星(fánxīng)点缀夜空。每周二的“全民清洁(qīngjié)日”,5名(míng)专职保洁员与村民组成的“红马甲”队伍,都会对巷道、沟渠进行拉网式清扫。在“美丽庭院”评选中(zhōng)脱颖而出的代树江家,院内瓜果飘香,窗台上的多肉植物生机盎然,墙上“孝老爱亲示范户”的奖牌熠熠生辉。
(村干部与保洁员共同清理村内卫生坏境(huàijìng))
“厕所(cèsuǒ)革命”改出生活新品质。全村93户完成无害化(wúhàihuà)卫生厕所改造,普及率达90%;污水管网与垃圾分拣中心的建成,让“污水靠蒸发(zhēngfā)、垃圾靠风刮”成为历史。村头的文化广场上(shàng),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(duànliàn),孩子们在孝老爱亲主题壁画前嬉戏,一幅“村在景中、人在画中”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。
文明新风:涵养乡村振兴“精神沃土(wòtǔ)”
在(zài)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道德讲堂”正在进行。村民们围坐在一起,聆听“孝老爱亲”典型代树江照顾父亲的故事。每月一次的“为(wèi)老”志愿(zhìyuàn)服务已成惯例(guànlì),志愿者们为70岁以上老人打扫卫生、送医送药(sòngyào),“孝善基金”的10%补贴机制,让孝道文化从理念变为行动。
(拉起河村开展(kāizhǎn)“孝老爱亲”道德评议会聆听代树江的故事)
文化浸润滋养文明(wénmíng)之花。农家书(shū)屋内,农业科技、文学名著等3000余册图书供村民借阅;健身广场上,广场舞大赛、趣味运动会等活动(huódòng)此起彼伏;年俗秧歌、乡村故事会等常态化民俗活动,让孩子们从小种下(zhòngxià)文化传承的种子。38户文明家庭、35名志愿者组成的“红纽带”队伍(duìwǔ),成为文明乡风的传播者与践行者。
从(cóng)泥泞村路到(dào)通衢大道,从泥草房到砖瓦房,从贫困村到文明村,拉起河村的蜕变背后(bèihòu),是党建引领的硬核支撑,是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,更是文明乡风的浸润滋养。如今,这座边境村庄正以全国文明村为新起点,在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征程中阔步前行,让(ràng)文明之花在黑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(完)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